1.综合题- (共4题)
1.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古代史上中日之间曾经有过非常密切友好的往来。 近代明治维新后,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请回答:
(1)中日之间曾爆发过两次战争,请说出是哪两次?
(2)这两场战争的结局有何不同?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上述材料是***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请据此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在该历史事件中,中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
(3)“金沙水拍云崖暖”反映出了什么事件?“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指的是?
(4)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上述材料是***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请据此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在该历史事件中,中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回答这次会议的名称,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
(3)“金沙水拍云崖暖”反映出了什么事件?“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指的是?
(4)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3.
“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
(2)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与***同去的还有谁?请列举出一位。
(3)蒋介石定要***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双方谈判的结果是?
4.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哪一历史事件?
(2)“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连线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0题)
6.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 B.八国联军 | C.英法联军 | D.美俄联军 |
13.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A.遵义 | B.瑞金 | C.吴起镇 | D.会宁 |
15.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值得”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
C.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16.
1947年底,***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 | 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
C.三大战役胜利 | D.解放战争胜利 |
19.
老师要求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互相推荐影视作品。学习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后,他们推荐的下列四部作品有错误的是
A.《重庆谈判》 | B.《大决战》 | C.《渡江侦察记》 | D.《西安事变》 |
21.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李宗仁率领的国民党军队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 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
C.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 |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
22.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
23.
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上的台历定格在了 “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农历丑年三月”。这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 B.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