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材料四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的电文是谁下达的?这份电文说明当时中国对日本实行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5)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与不抵抗,力避冲突。”材料四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发动的哪一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什么地方被日本侵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的电文是谁下达的?这份电文说明当时中国对日本实行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5)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恐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恐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2)材料二的诗句表明签订了什么条约?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3.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说这次运动有成功的一面,请说明理由。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1)材料一中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说这次运动有成功的一面,请说明理由。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5月4日,北京高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1)从材料一中看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材料二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材料二中的“大会”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何时召开?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集中力量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的正确主张。
(5)材料三中的会议挽救了党、红军、革命,请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6)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解放了什么地方?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5月4日,北京高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1)从材料一中看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材料二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材料二中的“大会”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何时召开?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集中力量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的正确主张。
(5)材料三中的会议挽救了党、红军、革命,请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6)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解放了什么地方?
2.选择题- (共24题)
5.
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 |
C.创办福州船政局 |
D.率兵镇压农民运动 |
6.
某课外活动小组正在编排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课本剧,以下剧中的素材,哪些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
①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世昌黄海大战
④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①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世昌黄海大战
④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0.
(题文)“他们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他们是
A.鸦片战争中的英军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
15.
2015年11月8日由孙茜、张桐领衔主演的《红色护卫》在浙江象山影视城校场开机。据悉,该片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片。下列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情景是
A.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
B.途中召开了中共一大 |
C.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D.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
19.
1936年12月12日下图两位爱国将领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
B.目的是逼蒋抗日 |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D.图中的爱国将领是张学良、杨虎城 |
20.
以下是两位同学关于某历史事件的谈话:“***真是去赴‘鸿门宴’。”“蒋介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
B.西安事变 |
C.北伐战争 |
D.重庆谈判 |
23.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