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島、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分别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島、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分别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阐述洋务运动的目的。
(读文析史)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及主张。
(综合评史)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3)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阐述洋务运动的目的。
(读文析史)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及主张。
(综合评史)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3)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事件拉开了这场运动的序幕?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这场变法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即原因)?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事件拉开了这场运动的序幕?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这场变法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即原因)?
2.选择题- (共14题)
7.
《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到,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其他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描述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 D.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2.
据史载:有一次清军经过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某个地方时只好换上警察的服装。与这一“更衣”事件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暖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5.
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7.
有人说:“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请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