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材料二所示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材料二资料卡。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材料二所示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材料二资料卡。
2.
洪洞县某校八年级(1)班的王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吧!任务一巧用表格,梳理知识
(1)请你按照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史实及人物进行分类。(要求:只填序号;
①虎门销烟②李鸿章③火烧圆明园④西摩尔⑤百日维新⑥李秀成
任务二:解决问题,理清线索
(2)同学们收集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下列材料概括洋务派的主张。结合所学说一说洋务派创办洋务的积极作用。
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
任务三思考感悟
(4)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1)请你按照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史实及人物进行分类。(要求:只填序号;
①虎门销烟②李鸿章③火烧圆明园④西摩尔⑤百日维新⑥李秀成
| 列强的侵略 | 中国人民的抗争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史实 | | | |
人物 | | | |
任务二:解决问题,理清线索
(2)同学们收集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下列材料概括洋务派的主张。结合所学说一说洋务派创办洋务的积极作用。
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
任务三思考感悟
(4)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2.选择题- (共20题)
7.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 D.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
9.
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鸦片输入的统计图。鸦片大量输入带来的危害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
②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摧残国人的健康;

①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
②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摧残国人的健康;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0.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 D.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1.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12.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表: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表: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A.割让香港岛 | B.战后赔款 | C.五口通商 | D.协定关税 |
15.
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编写《晚清风云》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
C.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再度出逃 |
17.
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
18.
1895年,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签名上书,向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导致1895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
C.德国“强租”胶州湾 |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
19.
有人说:“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请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20.
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
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