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88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1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即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图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两幅图片中的企业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3)材料三中所述文字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内容上呈现的基本趋势?

2.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出国共两党采取的军事行动及成果?根据材料二指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说明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四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摘编自《同赫尔利的谈话》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材料四,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材料五 ***与蒋介石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材料六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材料五中,***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的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材料六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怎样的历史问题?

(4)综合以上六则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3.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申报》登载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中的著作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图2中的译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2.选择题(共20题)

4.
“我们的落后早已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注定。英国人开向大清帝国的那一炮,只不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从事实上证明我们已经全方位地落后于西方。”材料中的“那一炮”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5.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清王朝
A.洋务运动轻视海军建设B.甲午战败事出有因
C.清军舰船数量处于劣势D.维新变法成效不大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 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维新派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B
强学会成立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C
百日维新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A.AB.BC.CD.D
7.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完成了首次巨变。这一“巨变”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当时社会习俗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C.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8.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句诗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A.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C.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9.
康有为曾就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评论:“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这里的 “学生此举”指的是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10.
“《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共要
A.广泛组织工人暴动B.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
11.
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
B.
C.
D.
12.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歌曲,你认为以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若要盼得呦,红军来D.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3.
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
14.
“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亮剑》中李云龙的这句台词反映的是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孟良崮战役D.百团大战
15.
“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八七会议
16.
《大公报》记载:10月1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和平建国协定达成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17.
“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B.千里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南京解放
18.
“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使北京一大批文物建筑幸免于难……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20.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21.
一位外国记者在听了一部音乐作品后说:“这个拥有黄河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这部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A.聂耳B.冼星海C.田汉D.徐悲鸿
22.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清朝政府重用留学人员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23.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的大生纱厂试开车,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如果为此事写一篇新闻稿件,最恰当的标题是
A.弃政从商、实业救国B.创办实业、开启中国近代化
C.引进外资、救亡图存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