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即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图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两幅图片中的企业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3)材料三中所述文字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内容上呈现的基本趋势?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出国共两党采取的军事行动及成果?根据材料二指出***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说明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四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摘编自《同赫尔利的谈话》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材料四,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材料五 ***与蒋介石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材料六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材料五中,***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的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材料六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怎样的历史问题?
(4)综合以上六则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申报》登载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中的著作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图2中的译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2.选择题- (共20题)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A.洋务运动轻视海军建设 | B.甲午战败事出有因 |
C.清军舰船数量处于劣势 | D.维新变法成效不大 |
选 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维新派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
B | 强学会成立 |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
C | 百日维新 |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
A.A | B.B | C.C | D.D |
A.改变了当时社会习俗 |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
C.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 |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A.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
C.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 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
A.广泛组织工人暴动 | B.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D.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C.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 D.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七届二中全会 | D.八七会议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B.和平建国协定达成 |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
C.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D.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
C.清朝政府重用留学人员 |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