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82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综合题(共2题)

1.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9-1933年美国、德国工业产量指数变化表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美国
100
81
68
54
64
德国
100
86
68
53
51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邓小平

(1)材料中的图1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中发生的事情?图2中的大学堂是中国哪次改革中建立的?在此之前两国都面临什么样的社会形势?
(2)观察材料二中的指数变化表,写出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指数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深圳“敢闯”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同一时期,福建哪一个城市也学习了深圳“敢闯”的经验?
2.
在人类文明史上,思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造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  15-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政治权力的转移,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过程:它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订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完成这一漫长的(约三、四百年)历史转变过程.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三 十月革命的胜利.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吴于廑、齐世蒙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适应了当时哪一新兴阶级打破封建教会精神统治的需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英国哪一文献的颁布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什么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1787年,美国“制订新社会的法律框架”确立了什么体制?中国的哪一场革命建立的政权效仿了美国的这种体制?
(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哪一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建设道路是什么?

2.选择题(共14题)

3.
口号常反映一些历史的重要信息。下列口号反映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②“扶清灭洋”
③“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4.
法国文学家雨果这样谴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德国、法国
D.俄国、英国
5.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并未改变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革命使国体、政体发生变更,所以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创办了中国第所陆军军官学校
D.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6.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19世纪60年代,清朝一些开明之土掀起了一场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进行“自我疗伤”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传诵的军校创建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
对联可以看出定的历史信息。“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
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八大”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0.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二届不结盟首脑会议
11.
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与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关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12.
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国两制”的经济格局,其中“两制”是指
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②南方封建经济
③北方奴隶经济
④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A.人们称斯蒂芬孙为“蒸汽机车之父”
B.瓦特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图纸
C.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14.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场战争”这场大战的导火线是
A.美国参战
B.协约国集团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5.
二战后,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力求给予每个公民广泛的福利保障。1946年,率先提出建立“福利国家”的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6.
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
A.阿拉曼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