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具有决定作用。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的括号内正确
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27 年,武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改正:
(2)1945 年,***亲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努力。( )
改正:
(3)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改正:
(4)2017 年,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的指导思想。( )
改正:
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27 年,武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改正:
(2)1945 年,***亲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努力。( )
改正:
(3)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改正:
(4)2017 年,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的指导思想。( )
改正:
2.综合题- (共3题)
2.
应对危机需要勇气与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变需要勇气)
材料一:“国共分裂后,斯大林向中共发来了举行武装暴动的指令,中央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策略,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创新需要智慧)
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某会上发表演说:“当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改变需要勇气)
材料一:“国共分裂后,斯大林向中共发来了举行武装暴动的指令,中央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策略,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共产国际策略”、“非正统做法”各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最大的成功”的?(创新需要智慧)
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某会上发表演说:“当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2)罗斯福演说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状况,罗斯福做出怎样的调整?结合所学谈谈概述调整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3.
第四部分走向全球大一体
第25章:步入近代
第26章:民主革命和工业文明,1640〜1913年
第27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1840〜1945年
第28章:西方世界,1914〜1945年 第29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一体化
某校九(1)班历史学习小组阅读某版《世界史》的有关目录(如下图)后,展开了如下探 究,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四部分走向全球大一体
第25章:步入近代
第26章:民主革命和工业文明,1640〜1913年
第27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1840〜1945年
第28章:西方世界,1914〜1945年 第29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一体化
(1)列举19世纪末以前发生的两例推动“走向全球大一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 理由。
(2)目录第27章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请根据所学知 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在经济、政治 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该目录反映出第四部分叙述的视角是什么?
4.
2019年是欧元正式启用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图

(2)观察上图,概括1967年以后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开始走向没落,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反驳此观点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摘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耍因素有哪些?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图

(2)观察上图,概括1967年以后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开始走向没落,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反驳此观点
3.选择题- (共14题)
5.
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下列与林则徐无关的言论是:
A.“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B.“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社海军威” |
7.
1853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当时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建议:“大不列颠一国, 或 是在中国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国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文的地位 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材料中“毁灭性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清议报》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 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10.
“它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材料中的“战斗”:
A.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预示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
12.
“几番风雨几苍黄,百舸争流岀海江。虎跃云翻歌正好,龙腾浪卷啸犹慷。六朝遗迹归川水,千里春山冢帝王。回首秦淮涅槃路,笑谈今古数沧桑”诗中的“百舸争流出海江”是指 :
A.重庆谈判 | B.渡江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
13.
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持征是“平民群众必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为了保证平民必须具有最高权力。雅典
A.实行津贴制度 |
B.抽签产生官员 |
C.允许妇女参政 |
D.设置公民大会 |
14.
下表是“1500-1800年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表”,对增长主要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 | 1500年 | 1600年 | 1700年 | 1750年 | 1800年 |
人口数量 | 4.25亿 | 5.45亿 | 6.1亿 | 7.2亿 | 9.0亿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B.新航路开辟后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
C.三角贸易的持续进行 |
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对人权的保障 |
16.
“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士,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这里所说的“公共而又持久的纪念物”是指
A.圣索菲亚大教堂 | B.《民法典》 | C.君士坦丁堡 | D.《查士丁尼法典》 |
17.
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该材料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是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始 | 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