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8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2题)

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的目的?
(器物之路)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民用工业,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探索器物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革新)
材料三: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人进步。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1925年)
(3)材料三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辛亥革命的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不能照抄原文)
(思想解放)
材料五: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未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中共何时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的签名。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在南京,“民国”取代了“帝国。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3)结合材料三中的图一说明“国家公祭日”,为何设在每年12月13日;结合图二说明为何定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材料四:定格历史的一天

(4)材料四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指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2.选择题(共24题)

3.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4.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为了纪念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南京大屠杀
5.
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 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A.赔款B.开放通商口岸C.割地D.允许开设工厂
6.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未涉及政治改革
8.
小红问妈妈:“谁是你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妈妈说:“你猜猜吧,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小红妈妈说的是谁?他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B.孙中山领导戊戌变法
C.***参加中共“一大”
D.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
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0.
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最恰当的一组是
A.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B.戊戌变法的研究人
C.辛亥革命的配合者
D.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1.
参考下表内容,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
12.
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泅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陈毅
13.
这一事件既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5.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立
16.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7.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
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长沙会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心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共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下列史实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地道战
④华侨为抗战捐飞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21.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胜利后中国我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2.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共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抗日战争的烽烟》
C.《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23.
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稳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的地价征收租税
D.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24.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
25.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6.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A.“实业救国”
B.“曲线救国”
C.“教育救国”
D.“抗日救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