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1840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请回答:
(1)1840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2.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各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各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3.
材料一:电影《大决战》共分三部,影片以史诗般宏伟的气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战役。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创作者对双方统帅部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完全忠实于历史事实;在细节描写上、战争场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适度的渲染铺衬,因而使银幕形象在巨大的、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显得更加丰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表明决战的胜负并非单纯是军事指挥决定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电影《大决战》描绘了解放战争期间哪三次重大战役的恢弘场面?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电影《大决战》描绘了解放战争期间哪三次重大战役的恢弘场面?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次重要战役?(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
(2)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战胜利有什么样的意义?。
(4)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什么?
材料一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 大事 |
1936年12月 |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
1936年12月 |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势力进行协商。 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
1937年9月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
(2)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战胜利有什么样的意义?。
(4)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什么?
5.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选择题- (共33题)
6.
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7.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发动金田起义 |
C.定都天京 |
D.提出《资政新篇》 |
11.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天津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12.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B.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C.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3.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它
A.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下列选项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黄埔军校的成立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黄埔军校的成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
它的召开,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
C.新文化运动的兴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21.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C.粉粹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
D.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2.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和平民主建国 |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27.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
B.发动了秋收起义 |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2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3.
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太原会战 |
34.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A.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
B.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
D.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保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