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二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7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综合题(共1题)

1.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三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材料一,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作出了什么反应,迈开近代化的步伐?
(2)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转变。)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为什么这么说?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时期,国内有哪三支新式海军?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2.选择题(共12题)

2.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3.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5.
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摘自1943年《开罗宣言》其中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是在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的(    )
A.中日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二战
6.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7.
据表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  )
表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
时间(年)
课程内容 
1862
英文 
1863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1867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0.
《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
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1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13.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