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7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7

1.综合题(共3题)

1.
土地问题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同盟会时期,(孙中山)提出:“土地就等于空气一样,应该为大家公共享受,所以土地不能归诸私人,而应归之囯家所有才对。并设想,在此基础上,消灭“地主强权”,使“劳动者有田可耕”,国内人人皆为租地者。  
——摘编自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
材料三:***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
——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上)
材料四: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上)
材料五: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摘编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说出这一设想是否成功实施并解释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被孙中山归纳为其思想成果中的哪一方面?
(3)材料三、四、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对土地问题采取的不同政策。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反映的政策与其他两个明显不同,并说明当时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称日本: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蔑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一)七条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二)取消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约及換文的陈述书。6月28日,为巴黎和约签字之日。中国代表团在拒签后发表宣言,表示“遗憾”。
——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一项结束战争的诏书,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囯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一例印证李鸿章所做出的判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约”的名称。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代表团拒签“巴黎和约”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由。 
(5)材料三中称中国抗战经历了“八年”,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

   阅读下列常州乡土资料中的有关史实

材料一1870年,盛宣怀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1872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李鸿章委任盛办理中囯第一家轮船航运业轮船招商局。1875年李鸿章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1879年盛建议李建立电报事业,188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这是交通大学的前身,授太常寺少卿衔(清政府官职)。1898年,盛给友人写信,认为康梁之事,求治太急,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盛宣怀传》

材料二:1915年,刘国钓抓住机会,投资一万元与人合资,在常州建立一百台木机的大纶机器织布厂。1931年11月,在《武进商报》发表《土纱救国计划》,向政府作抗战条陈。1937年9月,他为半生心血横遭战祸而潸然泪下,成公司员工分散在汉口、上海、常州三处惨淡经营。1951年,为抗美援朝,成公司捐献50亿元(旧人民币),先生个人捐献2.65亿元,折算可购战斗机3架半。

——摘编自《刘囯钧文集·传记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主要参与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哪重大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提取一句话来说明李鸿章等人创办这些企业的初衷。

(2)材料一中,“康梁之事”所指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求治太急”是该事件失败的主要原因吗?为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15年,刘国钧抓住机会”中的“机会”是指什么?1937年,使刘国钧“半生心血横遭战祸”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盛宣怀与刘国钧所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的差异,并评价他们的历史活动。

2.选择题(共19题)

4.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5.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A.外国侵略者B.清政府C.慈禧太后D.满洲贵族
6.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中国
A.开始与外部世界有商品往来B.完全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C.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体系D.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19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2600万元。从1828-1836年,却从中国流出了3800万元。使中国国际收支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茶叶贸易B.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C.清政府闭关锁国D.自然经济遭到完全破坏
8.
常州市区局前街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叫护王府,这里是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的府第遗址,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据此可以推断
A.常州曾是太平天国都城B.160年前才有了常州府
C.常州曾被太平天国管辖D.太平军在常州痛打洋枪队
9.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0.
中国近代在福建、湖北等处建的造船厂与军械厂,带动了中国第一波的工业建设,下列努力促成并参与“第一波工业建设”的人物是
A.林则徐B.魏源C.张謇D.左宗棠
11.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近代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12.
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报刊陆续创办,与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时务报》—一维新变法B.《民报》——中国同盟会
C.《新青年》一一新文化运动D.《申报》——报道太平天国
13.
某学校暑假期间组织了“红色记忆”学习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广州四地实地重温革命前辈的业绩。其中,在井冈山学习重温的革命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长征会师伟大胜利B.国共合作革命新貌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
“(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该会议是
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5.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不属于国共两次合作成果的是
A.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C.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D.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16.
下图是《国民革命歌》的歌谱,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17.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里表明哪一支力量的崛起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A.商人B.学生C.工人D.农民
18.
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发起武汉保卫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D.粉碎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
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B.南京大屠杀C.卢沟桥事变D.九一八事变
20.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B.延安C.西安D.西柏坡
21.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A.淮海战役B.孟良崮战役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22.
近代中国统一的全国学制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二十世纪初D.五四运动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