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养(huàn)    噪(guō)   星宿(xiù)    前后继(fù)
B.席(yàn) 守(gè)    新(cù) 根深固(tì)
C.骗(kuāng)   广(mào)   言(zhēn)   揉造作(jiǎo)
D.阔(chuò)    旁(wù)    见(piě)    茅顿开(sài)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若盛开,那是悄然绽放在春日枝头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 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 ,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

A.施行   妖艳   前进
B.履行   绚丽   奋进
C.施行   绚丽   前进
D.履行   妖艳   奋进
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考虑怎样从自我做起,从生活的小事做起?
B.读《岳阳楼记》,我会和范仲淹聊天,感受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C.自然、野趣、生机、活力、芳香……人世间这些美好的词语都属于油菜花,都鲜活地存在于乡间。
D.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4.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学生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D.当代中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不半途而废。

2.诗歌鉴赏(共1题)

5.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成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下列小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毕,送之 走:跑
B.色意恭,礼愈   至:周到
C.腰人持沃灌 汤:热水
D.犹幸君子之列   预:预备
【小题2】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B.同舍生皆被绮绣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谦和。
B.“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谦恭,“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太学生华丽的外表。
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从作者身上,我们要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玄龄,指房玄龄,与下文杜如畴,均是店初名臣。②徇国,即殉国,指为国家利益而献身。③稽颡(qǐ sǎng):磕头,古代一种跪拜礼。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用玄龄之策   卒:______
(2)累日诣朝堂   辄: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
【小题3】为什么“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请用文中原句作答。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列小题。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⑥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小题1】第②段开头一句话,可以换成另外的表述而意思不变,下面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在一些人看来B.一些人的观点
C.有些人认为D.人们认为
【小题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标题,即“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B.选文③④两段的论证层次属于递进关系。
C.选文③运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证中心论点。
D.选文的语言很值得品味,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面卷”一句,说的就是耕耘与收获的关系,生动形象,增西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3】下面各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
阅读积雪草的《山岗上的秃树》,完成下列小题。

①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桠桠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②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③没法儿不心动,没法儿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孜孜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

④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幅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桠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

⑤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过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它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

⑥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杆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的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

⑦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搬家了,我也迁徙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

⑧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我回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

⑨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底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裤。

⑩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⑪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而有梦的人不会苍老,而有梦的树四季常青。

(选自《青年文摘》)

【小题1】作者由“山岗上的秃树”为什么联想到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桠桠伸向天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山岗看到的那株树,虽然颓败、独自站立在寒风中,但令人心生敬意。
B.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光秃秃的,虽没有树叶,但自始至终傲然挺立在老屋前,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
C.第⑥段中“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得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连用三个设问句,表达作者对老树的痛心和怜爱。
D.第③段中“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一句“傲然挺立”写出了秃树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肃穆安静”写出了严肃而安静、庄严而宁谧的品格。
E.第⑨段“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一句,作者意在告诉人们,老树也有美好的心灵,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风韵,这种美需要人们用心去参悟去琢磨。
【小题4】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文章第⑪段的作用。

5.名著阅读(共2题)

10.
下面是几部名著的片段,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学和作品名称。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水浒传》
(1)______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2)______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了四句诗……
《骆驼祥子》
“这儿有你的吃,有你的穿,非去出臭汗不过瘾是怎着?老头子管不了我,我不能守一辈子女儿家!就是这老头子真犯牛脖子,我(3)______手里也有俩体己……我可是能护着你、疼你呢!”
《(4)______》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1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文中加点的“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
(2)简要叙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和它的重大影响?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综合性学习。
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一周年的日子。而2017年9月15日深夜,已为“中国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情恶化,静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2岁。为了纪念南仁东,人们把他称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去世后,网友们纷纷发声,表达缅怀、敬佩之意。
(1)请阅读下列网友的发言,也在后面跟上一帖,表达自己的心声。
(网友一)23年的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某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缅怀南老,致敬科学精神!
(网友二)他是一位熟默率献的人民科学群他家,正是有这些为国奉献的科学家,中国的科技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向为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致敬。
(网友三)国痛失一赫梁,令人心碎肠断。一生竭心尽力,为吾辈之楷模。
(网友四)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国心。
(你的跟帖)
(2)以下是记者的采访实录,请你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把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
(记者)
(南仁东昔日同事)南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常人无法想象,为后人留下了丰硕成果;南老师患病后仍不忘科研事业,从骨子里迸发出的激情折射出他常挂在嘴边的“拒绝平庸”。
(记者)
(国家天文台工作人员)目前正值望远镜调试和试运行的关键时期,南仁东研究员的逝世是“中国天眼”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

7.作文(共1题)

13.
在宗璞心中,即便历经劫难的紫藤萝也一直是美的;在贾平凹的笔下,遭受风摧折的小桃树也是美的;虽然身处艰苦研究环境中,但在玛丽·居里眼里,散发着蓝色荧光的镭也一直都是美的存在……
其实,美,一直都在,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请以“美,一直都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