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6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誉道:“南消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掇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材料三:我们的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反对孔教,礼法,负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近代“学习外国利器”进行器物探索的运动名称叫什么?请列举在这场运动中“中国欲自强”而兴办的企业一例。
(2)材料二中的“康梁”分别指谁?揭开“康梁”领导的政治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总结孙中山领导的是哪场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中的“政治革命”是指推翻了什么?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请说出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5)结合以上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苹命!齐奋,齐奋!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从第五次反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奋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郜深深蕴蒇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园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合作进行了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谁率领的部队最终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2)根据材料二,说出在长征中挽数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出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出在这一时期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
(4)根据材料四,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三大战役中,哪场战役和我们的家乡长春有关?
(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3.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南京曾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选程的重大事件。如图是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一条时间轴。

请根据时间轴上的信息写一篇关于近代南京历史的小短文。
要求:文中须包含时间轴上提及的历史事件名称及其影响谈谈南京的历史发展进程带给你的启示史实准确,表述成文,100字左右

2.选择题(共23题)

4.
1922年初到1923年,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此相关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辛亥革命的成功
C.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领导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长征胜利结束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
6.
柳亚子有诗云:“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线休。”抗战胜利后,***“弥天大勇”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来到“渝州”共商国事。该史实是
A.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C.重庆谈判
D.秋收起义
7.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商轻农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实业救国
8.
剪发辫、禁缠足、称先生穿西装等社会风俗的变迁最早应该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战胜利后
D.五四运动后
9.
以下四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是
A.陈独秀
B.廖仲恺
C.胡适
D.鲁迅
10.
鸦片哉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起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左宗棠
11.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北伐军的失败
B.天京事变
C.《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
D.中外反动军队疯狂反扑
12.
既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第一功臣”,这个人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13.
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5.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D.抢劫北京的财物
16.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
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17.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18.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指的是
A.《清帝退位诏书》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大总统誓词》
19.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
A.北伐胜利进军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2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北伐战争
22.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   )

23.如图所示,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   )

24.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25.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26.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