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2020级2018-2019学年(下)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6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2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批判和否定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确立了以***为首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党的指导思想转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健康轨道上来。这次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中国极为特殊的国情和党对这项崭新的事业缺乏经验,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李玉荣《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研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遵义会议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在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作用。

2.综合题(共4题)

2.
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49年11月解放地点
B.1951年和平解放地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对“中国梦”的追逐和实现。五四运动以来,民族崛起之路历经三大里程碑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博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这首诗描写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哪一里程碑事件?结合所学回答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下图宣告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哪一里程碑事件的发生?该事件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民族复兴路上的第三大里程碑事件。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明确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4.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青藏公路
(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结合中国的实际和苏联的经验,中共中央对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分阶段渐进发展策略,这种相对缓和的方式利于合作化的推进。中共在资金技术、人员、农资等方面对合作社大力倾斜性扶持对农民产生了吸引力,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大力支持。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材料二  1978年12月,小岗村村民自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得到空前丰收。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了邓小平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认可,并下达文件在全国进行推广。在这种改革模式中,创造性的在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基础上,经营权按户均分给农户自主经营。在经营管理上,从农业实际生产情况出发,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这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平均分配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改革浪潮。

——2008年10月1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三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形势,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现有土地政策之下创新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合作化顺利推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改革模式的特点。
(3)综上所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不断调整中,你有何启示?

3.选择题(共15题)

6.
1895年三名台籍举人联合两名清朝官员上书给光绪皇帝,痛陈“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的呈文。他们上书的背景是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五四运动)到天安门(开国大典)。”请问“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了多少年
A.30年
B.28年
C.100年
D.14年
9.
时代精神是每一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红船精神
④小岗村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0.
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11.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著名作家宋云彬的日记记载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国歌……”他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2.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工业化起步
B.新生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3.
“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文件或措施实现了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C.《双十协定》
D.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14.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影响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经历的失误与挫折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粹——文化大革命结束
15.
***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痩了。”下列历史事件违反了客观事物规律的是(   )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大跃进
16.
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
A.进行三大改造
B.打土豪、分田地
C.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7.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18.
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9.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20.
文革期间,我国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文革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地球D.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