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6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综合题(共2题)

1.
八年级(1)班小史同学在研究第四单元时,收集了一则当时的时事报道,具体如下:
时   事   报   道
标题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撰稿时间及作者
1917年6月,小历
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反对专制独裁、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
评价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这篇时事报道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挽联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材料四:……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五: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六: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
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1)材料一中的挽联是为谁而写?说他是中国自由神,请你说出他为“中国自由”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两例。
(2)材料二的宣言是为什么事件而发?这次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这次事件最终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
(5)材料五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6)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在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25题)

3.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
4.
“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建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这段材料所述情况是由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
近代英法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传播文明
6.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揭开了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
D.从此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7.
太平天国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都城定于天京。你知道“天京”是现在的(   )
A.北京B.南京C.天津D.九江
8.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处应填写
A.林则徐销烟
B.金田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邓世昌殉国
9.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主张白话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10.
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
11.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实力壮大
12.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甜蜜可知,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其变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13.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A.中国的封建帝制正式结束
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14.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15.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它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6.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这是一幅欢庆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对联。五四运动的胜利标志着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7.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挫折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武装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18.
一位伟人在一次伟大的军事行动后,曾欣然题诗一首,内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里“三军”最后会师的地点是:( )
A.吴起镇B.会宁C.陕北D.延安
19.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20.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二大
21.
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
  
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2.
下列情景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是( )
A.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3.
日本外相声言:“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日、美、英的上述反应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八一三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爆发D.七七事变爆发
24.
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达
A.20万以上B.40万以上C.50万以上D.30万以上
25.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26.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 称“老爷” B. 缠足 C. 行握手礼 D. 穿翎顶补服
27.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