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第三中学八年级2017-2018年学度上学期期中历史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6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0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这是一位中学生编写的历史复习口诀:“条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
材料二:观察漫画

材料三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另一个也如法炮制……然后他们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四 英国报纸报道:据统计,被劫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磅……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一些拿不走的无价瓷器和珐琅器,竟被打碎。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口诀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 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
(2)请根据材料一,列举该条约的内容。
(3)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此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4)上述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文中的“夏宫”指什么?
(5)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
(6)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7)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以上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地主阶级发起的自强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不会轻易地忘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这一耻辱。清政府……准备为将来抵御列强而积蓄军事和财政上的力量。……(曾国藩、李鸿章)对西方技术的兴趣是直接由镇压叛乱引起的。在1860年和1862年初,上海英法联军的火力轻易地打退了太平军,这给曾国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 洋务派进行的近代化军事工业建设,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供应工厂燃料等,各类民用企业纷纷出现。即使在洋务运动停办后,许多民间企业也并未消失。
(1)洋务运动打出了什么口号?从材料一中归纳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
(2)列举该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两个。
(3)除了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外,该派别还有哪几项活动?至少写出两项。
(4)从材料二来看,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1)这本杂志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2)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陈独秀外,再列举出另外一位?
(3)他们高举哪两面大旗?
(4)请写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  西洋任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来本志得罪社会的原因,布告天下。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5)“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是指什么?
(6)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
4.
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1)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事件是洋务运动,请问这个运动的性质是?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还传播了什么思想?
(5)根据材料三,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选择题(共13题)

5.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
6.
初三(1)班准备组织同学观看以下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如果按照历史发展进程观看,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7.
这场战争虽然始于鸦片走私,迫使中国放弃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以西方国家主张的方式与其交往。这场战争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8.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
9.
近代日本军队为了炫耀战功,将定远舰部分舰体结构运回日本,修建了一座“定远馆”,大门还特意挑选了带有弹孔的定远舰的钢板。这是哪一次战争后发生的情况(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10.
近代化探索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虎门销烟--收复新疆--实业救国
B.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 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辛丑条约》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1.
鲁迅说过:“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自己是很难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狠狠抽在中国身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12.
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建北洋舰队D.创办京师大学堂
13.
图片材料体现了洋务派的作为涉及的主要领域有(  )
 
①政治②军事③经济④教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
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想和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
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
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15.
“戊戌变法”中甘为流血变法牺牲的人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李大钊
16.
有学者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概括如下:萌芽(战国时期)—形成(秦朝)—发展(汉朝至元朝)—加强(明清)—弱化(晚晴)—终结()。你认为最后一个括号内容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7.
查阅古籍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你要查阅孙中山关于对同盟会纲领最准确的阐述,你应该到去借阅(  )
A.B.C.D.

3.单选题(共1题)

18.
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巴黎和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