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57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4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材料四: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图)


(4)根据材料四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

   2019年,共和国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70年里,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之路。通过7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国家独立——政权巩固——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请回答:

(1)“国家独立”是在哪一年?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列举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两位即可)?

(3)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科技方面的一例成就以及一位模范人物?

(4)1980年,我国开始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后来对外开放领域扩大,1990年建立了什么?

(5)通过改革开放现在我国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2.选择题(共19题)

3.
某学者主张把中国近代分为“1840〜1895”“1895〜1919”“1919〜1949”三个历史阶段。“1919〜1949”这个阶段中国革命的重要成果包括(    )
①推翻君主专制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人民获得解放 
④建立中华民国
A.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4.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8.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   )
A.《英雄交响曲》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D.《游击队之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10.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最主要的成就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
12.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3.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5.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柄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6.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段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段顺口溜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农民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果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其标志是( )
A.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B.共建“一带一路”
C.开辟长三角经济开放区D.加入世贸组织
20.
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 《民法通则》的颁布
C.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1.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