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55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

(1)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o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囯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困农民。”

——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史》

(2)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自己的道路”指什么道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是怎样依靠“农村的广大贫困农民”走自己道路的?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为“开国大典”写一段解说词。(提示:解说词包括时问、地点、人物、盛况等,字数不少于100字)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危害?这场危机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严格监督一切银行储蓄、信贷和投资,以制止利用他人存款进行投机的活动;必须提供充分而有偿付能力的货币。”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2)材料二中“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为了兑现材料二中的承诺,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3)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和冲突:保守派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竹杠”表示不满;激进派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欢呼,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共24题)

3.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C.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胃
4.
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5.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下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是
①成立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建立中华民国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说明洋务运动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8.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9.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贡献是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发表南巡讲话
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勾画中国梦宏伟蓝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指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中美建交
11.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以下科学家与其贡献搭配错误的是
A.邓稼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B.钱学森——研制中国运载火箭
C.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D.屠呦呦--发现有效抵抗症疾的青蒿素
12.
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下列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法兰克王国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要向国王缴纳租税
B.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D.庄园的土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主的“直领地”,一部分是佃户的“份地”
14.
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下图是哪一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15.
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材料中的“人民”应该指
A.全体希腊人
B.雅典居民
C.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D.外邦人
16.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下图)。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单元主题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9.
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20.
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且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②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工业化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A.
B.
C.
D.
22.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3.
关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D.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有效地抵御了德国的空袭,进行了不列颠战役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人民团结作战
C.苏联红军对德、日的打击
D.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推行冷战政策。1949年,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