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轰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呼唤母亲……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师夷长技”,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三: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请问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写2项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参与的一次最重大的改革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问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五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材料一: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轰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呼唤母亲……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师夷长技”,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三: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请问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写2项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参与的一次最重大的改革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问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五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材料三: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高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他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请列举抗战时期重要战役两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尖刀”比喻哪一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材料三: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高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他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请列举抗战时期重要战役两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尖刀”比喻哪一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战略意义。
2.选择题- (共24题)
3.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
B.巩固清朝统治 |
C.向西方学习 |
D.发展资本主义 |
6.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 B.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焚烧了“万圆之圆”﹣圆明园 |
7.
“这次战争对于大清国来讲,是一个难以接受的耻辱。自此列强对中国最后一丝的敬畏也荡然无存了。”大清的这次惨败让国人痛心疾首,1895年,一位爱国志士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上述的“这次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
《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参与这场劫掠的是( )
A.英法 | B.美俄 | C.英美 | D.法俄 |
10.
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A. 增辟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A. 增辟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1.
电视剧《走西口》中有这样一幕:徐木匠是某革命团体的会员。这个团体具有以下特征:
①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
请你判断徐木匠参加的这个团体是( )
①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
请你判断徐木匠参加的这个团体是( )
A.兴中会 | B.强学会 | C.光复会 | D.中国同盟会 |
13.
有人说:“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请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15.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主要指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17.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对这次转移的伟大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 B.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 |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9.
1940年,《新华日报》刊文:“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 B.武汉保卫战 | C.卢沟桥抗战 | D.平津战役 |
22.
报纸具有新闻性和时间性,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下图的报纸日期应该是( )


A.1945年8月2日 | B.1945年8月15日 |
C.1945年9月9日 | D.1945年9月25日 |
24.
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地点 | 北平、天津、张家口 |
参战部队 |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 意义 |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25.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