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材料四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材料三中的决定出自于哪一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动的秋收起义的最后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的政策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各个时期各个阶层在革命斗争中为什么都涉及到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
材料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材料四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以上均选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于哪一政权的哪一纲领?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一组织通过的政治纲领?其中的“平均地权”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材料三中的决定出自于哪一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动的秋收起义的最后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的政策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各个时期各个阶层在革命斗争中为什么都涉及到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材料二 见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说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摘自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根据所学史实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材料二 见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说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啦,是暴动么?”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2019年)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领导人是哪一位?
(4)上述三个国家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啦,是暴动么?”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2019年)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该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领导人是哪一位?
(4)上述三个国家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1题)
4.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
B.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5.
据《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达5433.5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12.37亿元;在中外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也由60.7%增至80.3%。外国在华资本骤增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着密切关系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天津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6.
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8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
梦想 | 重大探索 | 代表人物 |
自强求富梦 | ① | 李鸿章 |
变法强国梦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 |
民主共和梦 | 辛亥革命 | ② |
民主科学梦 | 新文化运动 | ③ |
A.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陈独秀 |
B.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 |
C.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胡适 |
D.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
7.
***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
8.
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公平正义的标志,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这是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9.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小作坊生产的出现 |
B.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
C.大工厂生产的建立 |
D.工厂制度的确立 |
10.
马克思曾评价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无产阶级参与权 | B.发展资本主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
C.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 D.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
11.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文艺复兴运动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早期殖民掠夺 |
12.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13.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是指法国大革命
A.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
B.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方 |
C.传播了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D.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