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47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4)材料四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2.选择题(共25题)

3.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期中③处应该填写。
A.开天辟地
B.重返联合国
C.胜利的曙光
D.当家作主
5.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中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6.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开展的共同作用。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C.掌握了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7.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8.
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三大改造
9.
***同志在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A.着手进行土地改革
B.编制“一五”计划
C.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D.在工农业生产上来个“大跃进”
10.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抗美援朝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
12.
在1956年,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
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4.
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不是引起A点到B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文革”的破坏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15.已知函数f(x)= {#mathml#}12xa+2x+1{#/mathml#} 是奇函数.
16.已知函数f(x)= {#mathml#}12xa+2x+1{#/mathml#} 是奇函数.
17.已知函数f(x)= {#mathml#}12xa+2x+1{#/mathml#} 是奇函数.
18.
如图是某同学的一节历史课笔记。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A.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
B.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9.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20.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即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改革、创新、环保、健康、共享
C.创新、改革、科技、开放、共享
D.改革、创新、绿色、开放、共享
21.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
①中共十二大
②中共十五大
③中共十八大
④中共十九大。下列关键词与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中国特色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B.①***思想②初级阶段理论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C.①经济建设②中国特色③“一国两制”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①中国特色②邓小平理论③科学发展观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
邓小平先后于1979年和1986年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并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此项殊荣是因为他。
A.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B.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C.领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D.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3.
中共中央十八大以来,由我国倡议,旨在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措施是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证明这一结论正确的是。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画线处应该填
A. 美好生活不均衡
B. 幸福生活不平衡
C. 美好生活不充分
D. 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26.
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7.
据新华网消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党中央作出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设立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