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4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判断题(共10题)

1.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辽宁”号。(  )
2.
我国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3.
杨利伟乘坐神舟一号开启了飞天之旅。(  )
4.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6.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
7.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赎买。(  )
8.
1999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  )
10.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大大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

2.综合题(共3题)

11.
下列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12.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材料一中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该总统访华期间签订了什么文件?
材料四 

(4)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历史性的握手”之后,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交?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3.选择题(共21题)

14.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是指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5.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表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根本目的是
A.抗美援朝B.保家卫国C.追随苏联D.挑战美国
16.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5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③“造反有理” ④“两个凡是”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
***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雷锋B.邓稼先C.王进喜D.焦裕禄
20.
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画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大跃进”时期,工业上的“大炼钢铁”
②“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浮夸风”
③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科技成果
④人民群众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
⑤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惨痛教训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21.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三大改造的完成
22.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4.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5.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好诗词(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6.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解放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大跃进时期忍饥挨饿的农民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27.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8.
(题文)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29.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30.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 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1.
既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制度是
A.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设置民族自治区
D. 开发民族经济
32.
以下学习主题归类不当的是( )
A.澳门回归庆~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B.“魔稻”袁隆平~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太空《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D.戈壁蘑菇云~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33.
下列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D.经济合作
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B.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C.自驾出游流行D.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