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0题)
2.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1)材料一中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该总统访华期间签订了什么文件?材料四

(4)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历史性的握手”之后,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交?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3.选择题- (共21题)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A.抗美援朝 | B.保家卫国 | C.追随苏联 | D.挑战美国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③“造反有理” ④“两个凡是”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A.中华民国成立 |
B.中国共产党成立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大跃进”时期,工业上的“大炼钢铁”
②“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浮夸风”
③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科技成果
④人民群众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
⑤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惨痛教训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②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
B.解放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
C.大跃进时期忍饥挨饿的农民 |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D.人民公社化道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 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A.澳门回归庆~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 | B.“魔稻”袁隆平~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C.太空《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 D.戈壁蘑菇云~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