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1)图一反映的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晋察冀解放区的农民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建国后通过哪一法律文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一文件的颁布时间是什么?这一文件建立了什么制度得到农民的支持?
(3)图三中的士兵“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获得了什么样的赞誉?
(4)图二和图三体现的历史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共同作用?
(5)图四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这一计划的主要重心是什么?这一计划的实现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这次会议建立了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材料二中的文件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材料三:会议(1956年)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无产阶级统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聚焦中共一大到十八大》
(3)材料中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其中,“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战的新时期。
——彭树智《世界历史·当代卷》
(4)材料四中“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为什么会说这次会议“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的历史转折”?材料五: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5)材料五中“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材料一:“拿出革命干劲来,拿出革命干劲来,我们快马加鞭跑得飞快,赶过快咽气的英国老王牌。踢开困难,排山倒海,咱让那工业农业大跃进,咱让那社会主义鲜花处处开!”
(1)你认为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一重大失误?出现这一失误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材料二:凤阳歌谣: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凤阳花鼓是安徽地区一种民间艺术,材料中出现歌谣内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施?歌谣中体现了这一制度有什么优势?材料三:《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3)歌曲中的“老人”是谁?“圈”又是指什么?材料四:《走进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4)歌曲中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旗帜”指什么?(5)这些歌谣也唱出了人们的心声,结合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3.选择题- (共30题)
A.都是由伟人单独完成的 | B.都是和我国国情紧密结合 |
C.都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正确指导 | D.都是采纳了苏联的经验 |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
④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南京 | B.北京 | C.上海 | D.武汉 |
A.中美停战协定 | B.上甘岭停战协定 | C.三八线协议 | D.朝鲜停战协定 |
A.第七舰队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 B.苏联支持朝鲜完成统一大业 |
C.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 |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
A.黄继光 | B.邱少云 | C.杨根思 | D.罗盛教 |
A.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
B.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
C.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冒进的情绪 |
D.我国已经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
A.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 B.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
C.我国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国 | D.我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A.南京长江大桥 | B.武汉长江大桥 |
C.江阴长江大桥 | D.上海长江大桥 |
A.带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这一变化适应了改革开放 |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形式是公私合营 |
D.手工业生产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 |
A.“十五年内超过英国”的口号 |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 |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D.“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
A.建立的目的 | B.发展的过程 | C.发挥的作用 | D.建立的原因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C.“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
D.“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
A.“三步走”战略部署 | B.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A.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 B.确立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
C.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 D.全面深化改革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C.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
A.政治体制的改革 | B.经济体制的改革 |
C.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 D.文化体制的改革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