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3.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组图一

组图二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两组图片进行正确搭配。
(2)图(d)人物被称为什么?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3)欣赏图(b),结合作者的希望,谈谈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4)《英雄交响曲》雄厚、激昂的旋律曾使无数人感到心灵的震撼,结合作者的遭遇,谈谈你的认识。
组图一

组图二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两组图片进行正确搭配。
(2)图(d)人物被称为什么?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3)欣赏图(b),结合作者的希望,谈谈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4)《英雄交响曲》雄厚、激昂的旋律曾使无数人感到心灵的震撼,结合作者的遭遇,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5题)
5.
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
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
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
6.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和约》签订 |
B.《九国公约》签订 |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D.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
9.
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这反映了
A.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
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
C.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10.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方式成为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此材料重在说明( )
A.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 B.民主制度的公平性 |
C.民主制度的广泛性 | D.民主制度的完美性 |
13.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B.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C.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
D.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失败而告终 |
14.
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南北战争使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
B.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 |
C.南北战争为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
15.
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庆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
B.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
C.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
D.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
16.
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曾让世界震惊,一个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他们的作品都与拿破仑有关。他们分别是
A.列夫·托尔斯泰和贝多芬 |
B.伏尔泰和凡·高 |
C.莎士比亚和达·芬奇 |
D.达·芬奇和凡高 |
17.
1920年,由于连续7年的战乱破坏,苏俄的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状态。1920年粮食产量仅为战前的1/2,工业总产量降为战前的1/3,大部分铁路、桥梁被毁,衣、鞋等日用品严重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政府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