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84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综合题(共5题)

1.
   材料一:
歌谣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歌谣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歌谣一涉及哪些历史事件?(至少两件)
(2)歌谣二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至少两点)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勝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是什么?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一行动?
材料二:读图。

(2)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材料四: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城市是历史的诉说者,是变迁的见证人。某中学将于假期组织一次去南京的研学旅行活动。请大家跟随他们的脚步,触摸南京的历史脉博,感受近代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1)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2)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3)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难者人数。
材料二: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涌现出大量反映抗战题材的优秀历史纪录片。例如,纪录片《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投降签字仪式》真实记录了日本投降的历史史实,保留了当初原始、珍贵的历史录像。

——摘编自《新华网》

(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5)通过以上的学习与探究,你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4.
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1)材料一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和李鸿章同一派别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奉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2)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这场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3)材料三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4)如图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5.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等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设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锐收做担保,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人教版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通过学习这些近代历史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2.选择题(共19题)

6.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四项建议最有可能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7.
小明同学制作了下列表格,请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时间
史实
1894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政府
1905
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1912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
1924
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8.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奋。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爆发的诱因
B.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D.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给思想紊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1.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发动“兵谏”的历史人物是
①张学良
②蒋介石
③周恩来
④杨虎城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12.
蒋介石发出嘉奖彭德怀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请问该战役是指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3.
2018年9月21日,北洋舰队经远号战舰遗骸在辽宁庄河黑岛海域被发现。1894年9月17日经远号在战争中沉于大东沟海域,管带林永升以下大部官兵在战争中以身殉国。该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
14.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德意
B.俄奥
C.英法
D.美日
15.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6.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羞愧,也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B.南京C.天津D.上海
17.
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8.
“直到开了遵义会议,在***的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是(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B.中共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19.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团结合作B.叶挺独立团的先锋模范作用
C.工农群众的支持D.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20.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岗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
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23.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日军占领沈阳
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