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 (填写图片编号)——《 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 (填写图片编号)——《 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材料二: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三十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3)材料二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两次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4)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材料二: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三十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3)材料二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两次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4)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的最重大事件
(2)***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什么意义?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的最重大事件
(2)***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什么意义?
2.选择题- (共16题)
4.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在一度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7.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8.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B.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
11.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 B.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2.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人民觉悟程度太低 |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
C.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
D.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
13.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4.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②③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15.
(题文)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北洋水师黄海激战 | B.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D.中共“一大”召开 |
1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不包括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
C.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道路 |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18.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 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