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史实:《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推论: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2)史实: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推论:梁启超推崇李鸿章的原因是他学习西方,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责备他,是因为他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旧制度;惋惜他是办洋务没有成功。
(3)史实: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变法共推行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下结束了。
推论:这次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史实:《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推论:《新青年》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5)史实:“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推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史实:《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推论: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2)史实: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推论:梁启超推崇李鸿章的原因是他学习西方,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责备他,是因为他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旧制度;惋惜他是办洋务没有成功。
(3)史实: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变法共推行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下结束了。
推论:这次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史实:《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视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推论:《新青年》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的觉醒。
(5)史实:“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推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综合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焚掠她的是哪两个国家?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4)材料四中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焚掠她的是哪两个国家?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4)材料四中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3.
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请你参加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一次探究学习活动。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进行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如图所示,第三个层面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历史小组的这一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八年级历史答案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进行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如图所示,第三个层面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历史小组的这一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八年级历史答案
3.选择题- (共29题)
4.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在一度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5.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武宣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11.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13.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请问战争的结局是签订了什么条约?()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有的地方田赋竟然增长50%,盐税增加两倍以上,以致老百姓门口的对联也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A.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
B.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 |
C.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
D.中华民国不太平 |
19.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不变法则亡”的呼声日益高涨,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1)康有为
(2)张之洞
(3)梁启超
(4)左宗棠
(1)康有为
(2)张之洞
(3)梁启超
(4)左宗棠
A.(1)(2) |
B.(1)(3) |
C.(2)(3) |
D.(3)(4) |
22.
某中学八年级要排练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晓霞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她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
24.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28.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31.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这个学校是指()
A.京师同文馆 | B.京师大学堂 |
C.福州船政学堂 | D.黄埔军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