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评估(1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八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4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2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等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出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是在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该条约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实?该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橫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请你简述该条约的内容?(回答两个方面即可)
(3)纵观历史,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到今天中国航母入列维护国家主权,你有何感想?
3.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读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根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

(2)请写出与③④相关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先进中国人。

(3)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前进,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編自《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仁义,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说说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2.选择题(共14题)

6.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望。”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7.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8.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掠夺和瓜分中国D.镇压义和团运动
9.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11.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
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 )
A.英俄联军B.英美联军C.英法联军D.美法联军
13.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你认为他最可能学习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
15.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16.
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
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张之洞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訢
18.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19.
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