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 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一点即可)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 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一点即可)
2.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1) 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1) 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4.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4分)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6分)
(4)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4分)
(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6分)
(4)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2.选择题- (共7题)
6.
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 “鹤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
A.禁烟运动时的中国军民 | B.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
C.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 D.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
7.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8.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9.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0.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 ”或“君”。它体现了( )
A.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 B.地主阶级追求民主的愿望 |
C.农民阶级追求 平等的愿望 | D.无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