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一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说它“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2)促成材料二中“民国”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为何说民国的建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在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如下图为1978年《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媒体纷纷质疑:“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旋转,难以置信。”40年来,中国的发展冲破了许多预言家的设想,“航空母舰”在硬币上来了好几个“华丽的转身”。
材料三 中国的崛起在客观上挑战了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美国必然采取措施来回应这种威胁,冲突就不可避免。但是,回眸中美两国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两国崛起的相似轨迹。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关系?(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具体的史实印证40年来,中国实现了好几个“华丽的转身”。(举两例即可)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找出中美两国走向强大的共同原因。你认为中美两国怎样做才能避免冲突?

(1)如果召开一个关于图一中人物的研讨会,请你给列一个合适的标题。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图一人物的历史活动起到过什么共同作用?
(3)图一人物的历史活动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代表了哪种不同的文明交流方式?你如何看待这不同的方式?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它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材料三 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反法西斯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判断题- (共1题)
A.“巨人的时代”是指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
B.这场变革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创新 |
C.这场变革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
D.这场变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 |
3.选择题- (共17题)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北伐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A.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B.倡导实业救国 |
C.终极目的是完成国家转型 |
D.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A.五四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A.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 |
B.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C.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新中国的成立 | D.《共同纲领》颁布 |
A.维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安全 | B.捍卫我国的安全、领土完整 |
C.反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 D.通过对抗美国这个最强大国家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A.法国大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权利法案》的颁布 | D.“光荣革命” |
A.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
C.反对殖民统治的需要 | D.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
A.国家独立 | B.和平的国际环境 | C.国家的统一 | D.政府鼓励科技创新 |
A.工业革命时期 | B.新航路开辟时期 | C.文艺复兴时期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A.巴尔扎克 | B.列夫·托尔斯泰 | C.罗曼·罗兰 | D.达尔文 |
A.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 B.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 |
C.此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卓有成效 | D.苏联比美国的经济体制更为优越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