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材料一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保守派……主张②“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洋务派……理念是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注: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粱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注:言论序号见材料划线部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劳。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
材料一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保守派……主张②“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洋务派……理念是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注: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粱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为了解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事迹,某同学阋读了相关书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完成以下表格。派别 | 言论(填写序号即可) | 主张 |
保守派 | | 反对向西方学习 |
洋务 | ③ | |
维新派 | | |
注:言论序号见材料划线部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劳。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
——梁启超《辟复辟论》(写作于1916年初)
(3)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意如何?结合所学,说明梁启超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
2.
近代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情况
材料二 1906年8月《大公报》以“剪发易服议”为题进行有奖征文活动,部分获奖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的发辫被外国人讥为“豚尾”,成为笑柄。“论中国现状。固为各国所蔑视。本危弱之国而为此单独不雅之状态。益足令人轻视”
剪发易服可以“去人人一身之累赘牵绊,其皆便利轻矫……则其勇健活泼之精神成矣”我四万万之同胞皆易文弱为强武,我国家亦易文弱为强武”。
一旦剪发易服。“发虽益于经济稍小。而服之益于经济则甚多。以吾人现时仅成一衣者,易服后可成二衣,是则吾人年可省一倍之费,明矣”
“我国今当财政奇绌(chu,不足不够)之时,所谓实业生则国民生,实业亡则国民亡。”实业是实行机器生产,但中国人的辫子、长衫在操作机器时十分不便。

(3)依据如图。说明1919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
①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部。
②从所有权、经营权角度,铁路可以分为 、 两类。
③依据所学,谈谈形成①②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情况
年份 | 厂矿数 | 资本额(百万元) | 资本占中国民族工业比例(%) |
1872~1895年 | 69 | 8.534 | 33.01 |
1896~1911年 | 330 | 73.121 | 57.88 |
——数据引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材料二 1906年8月《大公报》以“剪发易服议”为题进行有奖征文活动,部分获奖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的发辫被外国人讥为“豚尾”,成为笑柄。“论中国现状。固为各国所蔑视。本危弱之国而为此单独不雅之状态。益足令人轻视”
剪发易服可以“去人人一身之累赘牵绊,其皆便利轻矫……则其勇健活泼之精神成矣”我四万万之同胞皆易文弱为强武,我国家亦易文弱为强武”。
一旦剪发易服。“发虽益于经济稍小。而服之益于经济则甚多。以吾人现时仅成一衣者,易服后可成二衣,是则吾人年可省一倍之费,明矣”
“我国今当财政奇绌(chu,不足不够)之时,所谓实业生则国民生,实业亡则国民亡。”实业是实行机器生产,但中国人的辫子、长衫在操作机器时十分不便。
——摘编自陈雷《清末<大公报>有奖征文的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说出《大公报》获奖征文赞同剪发易服的理由。
(3)依据如图。说明1919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
①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部。
②从所有权、经营权角度,铁路可以分为 、 两类。
③依据所学,谈谈形成①②特点的原因。
2.选择题- (共24题)
4.
以下是江南制造总局大事记(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江南制造总局
①属于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②培养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
③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被停办
日期 | 大事 |
1865年 | 李鸿章筹措经费54万余两,购买美国商人的旗记铁厂,并从美国买回机器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
1867年 | 迁址扩建,设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等,毎天生产毛瑟枪杆15支,12磅开花弹100发;附设翻译馆,翻译岀版西方科技书籍 |
1898年 | 设立工艺学堂,学生学习机械、化学等 |
1905年 | 仿造德国克虏伯式山炮成功 |
①属于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②培养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
③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被停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6.
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通过以上材料,可以了解鸦片战争
A.爆发的历史背景 |
B.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
C.清军反侵略事迹 |
D.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7.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清代条约协定174份。如果想了解香港岛被割占的史实,应查阅其中的
A.《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 |
B.《中美天津条约》 |
C.《中俄分界约文》 |
D.《中日讲和条约》(《马关条约》) |
8.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废除一切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基层组织。以下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照西方制度设计的社会改造方案 |
B.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
C.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D.曾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广泛实施 |
9.
一部历史著作描绘发生在1860年的场景:“关于那些所谓战利晶的分配,遵循英法共同组成的一个战利品委员会制定的规则:园中最贵重的物品由两军平分……与此同时,抢劫还在继续,两国军队互不柑计……”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三元里半英团 |
B.圆明园的劫难 |
C.旅顺大屠杀 |
D.义和团运动失败 |
10.
下图为1900年12月16日意大利《周日邮报》的插图,由画家依据照片绘制而成,所配文字说明是“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宫殿”。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史实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产业,中国水域中中国资本的轮船吨位达到400万吨,占中外船只总吨位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文说明洋务运动
A.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
B.开启了军事工业近代化之路 |
C.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5.
一位历史学家评论五四运动:“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一案)改变为群众的性质……”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B.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
C.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 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
17.
1928年,***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依据上文判断,中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中央革命根据地 |
C.川陕革命根据地 |
D.陕甘宁边区 |
19.
下图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十日《申报》新闻标题,报道内容包括:北平“各大中学生九日晨赴居仁堂,向何部长请愿,反对自治伪组织,要求团结救亡”。本次学生游行请愿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
B.日本企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政府控制 |
C.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D.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
20.
1937年12月,国际委员会致日本大使馆公函:“敬启者,军队在难民区内,继续施骚扰,鸡犬不宁,暴行的报告,纷至沓来,昨晚敝委员会委员赴金陵大学宿舍保护逃难人员,但难民区内平民的生命,绝无保障。”该公函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的惨烈 | B.日军在南京大屠杀 |
C.血战台儿庄的场面 | D.爱国华侨支援抗战 |
21.
1938年春,丰子恺收集了大量漫画,并为它们写出说明文字。为图所写文字为:“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指,位在兵的右翼,作有力的辅佐。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在兵的左方,协力襄助。”此漫画及文字的主要意图是( )


A.宣传正面战场的胜利 | B.号召全民族坚持抗战 |
C.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D.庆祝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
22.
1945年8月29日,《新华日报》新闻标题为“_______,***同志昨抵渝”(“渝”为重庆简称)。依据所学判断,横线上的文字应为
A.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23.
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
B.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
C.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
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