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图示事件的推动下,中国和世界的战争局势各自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图示中突发事件均与哪国的对外政策有关?中外战局的转变对于该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在图示事件的推动下,中国和世界的战争局势各自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图示中突发事件均与哪国的对外政策有关?中外战局的转变对于该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在视察期间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材料一中的“视察”发生在哪一年?这次视察中邓小平的讲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思想在哪次大会上被写入党章。
(3)通过材料三,你感受到邓小平怎样的情感?
(4)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请你用一句话来赞誉邓小平。
材料一:邓小平在视察期间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三:在植物园参观时,看到有一种树叫“发财树”,邓小平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视察”发生在哪一年?这次视察中邓小平的讲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思想在哪次大会上被写入党章。
(3)通过材料三,你感受到邓小平怎样的情感?
(4)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请你用一句话来赞誉邓小平。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面探究问题。
材料一:

(1)填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名称。
A. B. C. D.
(2)回顾近代史,
D曾是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D又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材料二:

(3)材料二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第几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列世界第四位。
(4)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5)试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你或你的家庭带来的变化。
材料一:

(1)填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名称。
A. B. C. D.
A. |
D曾是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D又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材料二:

(3)材料二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第几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列世界第四位。
(4)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5)试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你或你的家庭带来的变化。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人类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联系当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雾霾现象来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创建两型社会?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人类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联系当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雾霾现象来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创建两型社会?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 (共8题)
6.
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
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
7.
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A.唐朝 |
B.清朝 |
C.中华民国 |
D.三国两晋南北朝 |
8.
中国人的姓名蕴含着很多学问,其中不仅能反映长者对晚辈的寄托,也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姓名与时代搭配不符的是
A.开国大典﹣﹣建国 |
B.抗美援朝﹣﹣卫国 |
C.三大改造﹣﹣跃进 |
D.文化大革命﹣﹣红卫 |
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 )
A.地中海沿岸 | B.大西洋沿岸 | C.太平洋沿岸 | D.北美东海岸 |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是
A.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B.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创新 |
C.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
D.战时的资本积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