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2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城市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对外开放的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材料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请回答:(1)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城市有哪些?
材料二: 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材料三: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对外开放的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5.
综合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制度确立)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其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出现失误)
(拨乱反正)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为改变这一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该计划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其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这场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选择题- (共19题)
6.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以阶级斗争为纲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8.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你认为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是( )
A.“大跃进”时期 | B.土地改革时期 |
C.抗美援朝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
13.
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
B.三大改造——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
D.制订“一五”计划——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5.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建国初期,***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土地改革 |
B.实行“一五”计划 |
C.开展“三大改造” |
D.发动“大跃进”运动 |
19.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2.
某同学在研究“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时发现,我国国企改革最早选择四川的六家企业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再向全国推开。这一“试点”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 B.扩大企业自主权 | C.实行产权改革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3.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两个凡是” |
C.四项基本原则 | D.“三个代表” |
24.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词,由“革命风暴席卷全球,牛鬼蛇神一片惊慌”改为“中华儿女发奋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这一变化体现( )
A. 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 由“马克思主义”转向“***思想”
C. 由“两个凡是”方针转向“实事求是” D. 由重工业发展为主转向轻工业发展为主
A. 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 由“马克思主义”转向“***思想”
C. 由“两个凡是”方针转向“实事求是” D. 由重工业发展为主转向轻工业发展为主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