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走进新时代》部分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提的“圈”和“诗篇”分别指的什么?
(2)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个城市既是我国近代最早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先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3)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二词中提到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分别指是哪两位领导人?
(5)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那位老人”。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走进新时代》部分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提的“圈”和“诗篇”分别指的什么?
(2)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个城市既是我国近代最早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先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3)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材料二词中提到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分别指是哪两位领导人?
(5)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那位老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包产到户”的典型,请问这个地方是哪里?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3)材料二、三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样意义?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是由什么机构颁布的?(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包产到户”的典型,请问这个地方是哪里?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3)材料二、三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样意义?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南充某中学的同学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1)开启“中国新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伟大转折”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次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1)开启“中国新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伟大转折”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次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什么?(4)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2.选择题- (共22题)
4.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坚持走群众路线 |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
9.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
A. 《国际歌》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运动员进行曲》
A. 《国际歌》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运动员进行曲》
1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B. 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 “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13.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 “大包干” B. 公私合营 C. 集体化 D. 生产合作社
A. “大包干” B. 公私合营 C. 集体化 D. 生产合作社
14.
“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A. 抗日战争时期
B.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5.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