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综合题- (共3题)
2.
材料论述题。
晚清时期,上海就出现了自行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自行车的增长一直较为平缓,人均拥有率不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自行车数量开始猛增。至1988年,我国自行车年生产量突破4000万辆,由于自行车的产量和拥有量都居于世界首位,当时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汽车不断普及,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逐年下降,“自行车王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近年随着大众对开始追求绿色低碳的出行,骑自行车在一些地区开始重新成为风尚。而如今中国许多地方出现摩拜、ofo、小黄人等大量品牌的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我国再次被称为“共享单车王国”。
(1)材料中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晚清时期,上海就出现了自行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自行车的增长一直较为平缓,人均拥有率不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自行车数量开始猛增。至1988年,我国自行车年生产量突破4000万辆,由于自行车的产量和拥有量都居于世界首位,当时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汽车不断普及,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逐年下降,“自行车王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近年随着大众对开始追求绿色低碳的出行,骑自行车在一些地区开始重新成为风尚。而如今中国许多地方出现摩拜、ofo、小黄人等大量品牌的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我国再次被称为“共享单车王国”。
——节选自2017年4月1日《人民画报》
请回答:(1)材料中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3.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况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3)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 公有制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 |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
1978 | 56.2 | 42.9 | 0.9 |
1997 | 41.9 | 33.9 | 24.2 |
2005 | 31.0 | 8.0 | 61.0 |
——改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摘自曹文柱杨宁一主编《历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况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年代 | 主要内容 |
1978 | 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1978 |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980 | 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85 |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
1992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3)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选择题- (共25题)
5.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坚持走群众路线 |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
7.
应迪拜邀请,2018年5月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之父”率团队在沙漠海水中成功培植水稻,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再添“中国贡献”。这里的“杂交水稻之父”是指
A.屠呦呦 |
B.杨利伟 |
C.邓稼先 |
D.袁隆平 |
9.
2017年底,著名诗人余光中去逝,他的作品《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解决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民族区域自治 |
D.共同开发 |
10.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改革开放指方向,脱贫致富道路宽 |
11.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大跃进”运动 |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包产到户” |
12.
《共和国的足迹》中写到:“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其中,“新的历史纪元”开启的标志是
A.抗美援朝战争 |
B.西藏和平解放 |
C.土地改革运动 |
D.新中国的成立 |
14.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下面这两幅历史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图片信息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忽视了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 B.社会主义改造 | C.土地改革运动 | D.人民公社运动 |
18.
(题文)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
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
19.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里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阳光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
C.中共十三大报告 |
D.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制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享受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 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A. 都享受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 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25.
“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基原则 |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
26.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