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2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综合题(共2题)

1.
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历程。

(1)图一是建国初的一件大事,彼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图二呈现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其直接结果是什么?
(3)图三发生在1971年,请问图中乔冠华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4)图四证明新中国在统一大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谁提出的什么方针的运用
(5)建国60多年,我国外交成就斐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一: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哪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建国后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4)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农村实行的新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2.选择题(共36题)

3.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走群众路线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4.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九一三”事件B.***逝世
C.“四五”运动D.“四人帮”被粉碎
5.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艰苦卓越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农业合作化
B.抗日战争胜利改革开放
C.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结束浦东开发开放
6.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7.
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记下了分地时的场景:“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这说明(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B.开展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热情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8.
建国初期,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
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0.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1.已知函数 {#mathml#}f(x)=3sinxcosxsin2x{#/mathml#} ,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blank#}1{#/blank#};单调减区间为{#blank#}2{#/blank#}.
12.已知函数 {#mathml#}f(x)=3sinxcosxsin2x{#/mathml#} ,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blank#}1{#/blank#};单调减区间为{#blank#}2{#/blank#}.
1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C. 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5.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农、轻、重协调发展
16.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17.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82年
19.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的是“正能量”、“微信”、“4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
“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彻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
B.反对邓小平复出
C.坚持“左”的错误
D.坚持***思想
21.
下边是李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D.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22.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23.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
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后,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澳门回归
D.香港回归
26.
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
在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28.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②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③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④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9.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希望工程”
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科教兴国”战略
30.
如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31.
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的是 (  )
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B.克里特的王宫遗址
C.空中花园想象图D.罗马广场
32.
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33.
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
A.伯里克利B.恺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8.
七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改革史称( )
A.商鞅变法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