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1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全称“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53-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有7项落户河南洛阳,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河南柴油机厂等。

材料三


(1)对“工业化”这一理想的探索在我国最早何时开始付诸实践?结合近代化进行回答。

(2)“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与民国初年相比,在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方面分别有何不同?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材料二  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三  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实施范围119.77平方千米,涵盖郑州片区、开封片区、洛阳片区。其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河南自贸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l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说说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用示意图表示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3.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上述大事年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领域的成就?

(2)你认为上述大事年表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3)依据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畅想未来,请你续写出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将会发生的一件大事。

2.选择题(共20题)

4.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南京C.新中国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
5.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土地改革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7.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五四运动B.中共成立C.开国大典D.改革开放
8.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9.
以下文献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0.
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B.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改造计划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11.
1956-196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要考察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你认为最应该收集的历史信息是
A.中共八大的内容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人民公社建立的原因
D.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和雷锋的事迹
12.
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3.
1955年,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定
14.
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6.
1984年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
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地推动中国的改革……那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    )
A.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正确分析国情,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发表南方谈话,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D.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19.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0.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完全消失
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
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这说明我国
A.掌握了世界核心技术B.实现了国防现代化C.成为世界军事强国D.运用科技强化国防
22.
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2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一国两制”的构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