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2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列举出参与这次运动的三位代表人物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2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列举出参与这次运动的三位代表人物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文献规定: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出自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时的纲领性文献,其名称是什么?这次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文献规定: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出自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时的纲领性文献,其名称是什么?这次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1题)
5.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实验中学初二级一个班在上历史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让大家讨论,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 B.战备不足 | C.政府妥协退让 | D.封建制度腐朽 |
13.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