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1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9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与哪一史实有关?对中国造成怎样的伤害?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最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井冈山道路的开创者是谁?这条道路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材料四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五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

(5)据材料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要“实现现代化,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材料六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6)材料表明在变迁的过程中,中国人的对外态度是什么?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变迁的什么趋势?

(7)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应对不断变迁的国内国际形势?

2.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

(1)指出这次会议指何时党的历史上召开的哪次会议?会议确定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一代伟人从这里崛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由一五期间“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着手探索自己的道路;在探索自己道路时,原以为自己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实际上又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紧接着,满以为我们在吸取苏联教训,“反修防修”,最后不自觉地又步了苏联30年代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自觉地步上了苏联走过的工业化‘大跃进’和‘赶超战略’的老路”和“大搞阶级斗争的老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52年,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4)阅读材料四回答,三大改造中在农业上“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的基本方式是指什么?

材料五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79年,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3.

   材料研读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等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三: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材料一中,为了筹备开国大典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请写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

(5)材料三中,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应该怎样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4.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的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举一例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的“硬件”和汉武帝给大帝国添加的“软件”。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设置了哪一机构?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提及的“两次浪潮”具体指的是两种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4)综上所述,概括推进国家复兴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共20题)

5.
“这次成功的实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里的“这次成功的实验”应是指中国(   )
A.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6.
下表反映
A.新中国成立初期轻工业落后
B.“一五计划”重工业成就
C.“三大改造”目标基本实现
D.我国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
7.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材料中“开启中国法治建设”最早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基本法》
8.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还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9.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10.
下面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
11.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下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开展经济文化交流,首先创办经济特区,又从区域性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标志我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开放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2001年加入WTO
13.
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浦东新区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14.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最伟大意义是( )
A.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B.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15.
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C.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
16.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一带一路”倡议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7.
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大连——重庆——浦东——成都B.浦东——大连——重庆——成都
C.大连——浦东——成都——重庆D.大连——浦东——重庆——成都
18.
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称霸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1.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
2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此项条款体现了
A.高度自治的政策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23.
《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4.
下表反映了1999-2014年澳门本地人均生产总值(单位:澳门元)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说明
A.“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发展B.改革开放促进了澳门本地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方案D.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