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材料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士处境极为险恶。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明定国是”诏书叙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内容?为达到这一要求,维新派做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谭嗣同放弃逃生机会而英勇就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明定国是”诏书说:“……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肆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材料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士处境极为险恶。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明定国是”诏书叙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内容?为达到这一要求,维新派做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谭嗣同放弃逃生机会而英勇就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推动创立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全融机构,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和主场外文,连续成功举办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合作厦门峰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议,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相比,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国家外交的发展有哪些认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事件 |
1953年 | 周恩来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5年 |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 |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72年 | 中日两国建交 |
1979年 | 中美两国建交 |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推动创立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全融机构,积极开展元首外交和主场外文,连续成功举办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合作厦门峰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议,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相比,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国家外交的发展有哪些认识?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材料二:《欧罗巴百年:从仇恨走向联合》:1914年—2014年,刚好100年。其间,欧洲通过战争发泄“仇恨”,却最终达成和解,走向联合。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国家的经济是如何得到恢复和发展的。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一: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材料二:《欧罗巴百年:从仇恨走向联合》:1914年—2014年,刚好100年。其间,欧洲通过战争发泄“仇恨”,却最终达成和解,走向联合。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国家的经济是如何得到恢复和发展的。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2.选择题- (共19题)
6.
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这段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
B.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力军 |
C.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
D.陈毅司令员指挥了三大战役 |
7.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是针对哪一条约签订后的感慨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段材料叙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1.
“伟大的变革—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磐安杂交水稻新品种“嘉丰优2号”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水稻品种,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年成果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 |
B.王淦昌 |
C.屠呦呦 |
D.袁隆平 |
12.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材料叙述的事件说明
A.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
B.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的发展 |
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D.社会主义一定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
13.
2018年12月3日,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筹备委员会通告,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制度
A.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诞生 |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 |
C.在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普遍实行 |
D.和特别行政区权力等同 |
14.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的实行
A.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 |
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
C.私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 |
D.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 |
18.
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工作是谁主持去做的
A.孝德天皇 |
B.彼得一世 |
C.明治天皇 |
D.亚历山大二世 |
19.
“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段材料表明了
A.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 |
C.工人阶级对革命理论的渴望 |
D.工业革命带来的后果 |
21.
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后来列宁实行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22.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关于材料中的“联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中、美、苏、英四国组成 |
B.名称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C.它的形成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
D.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
23.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的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这不能说明
A.社会制度的对立影响着国家关系 |
B.冷战形成的原因 |
C.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的原因 |
D.社会主义制度无比强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