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0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4

1.综合题(共4题)

1.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识读中国近现代史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

(1)按年代尺的提示要求,完成下列内容填写
①时间:②事件:
(2)谈谈年代尺中的“崭新篇章”新在哪里?
2.
学习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历程,总有一些激荡人心的重要节点。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52年10月,侵朝美军发动所谓“淦化攻势”,企图夺取五圣山地区。……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使用300门火炮和大量坦克、飞机,……倾泻了5000多枚炸弹和190多万发炮弹。……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共打退敌人600多次冲锋,毙伤敌2万多人。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从硝烟荣光走来的人民解放军,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征途上生机勃发。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5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出口型武装直升机-19E在哈尔滨首飞成功。
——摘自《中国青年报》
(1)材料一中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指的是哪年?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战役?“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实现强军梦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哪一因素?
(4)在当今的时代,你认为走向强大的中国军队在世界舞台上应扮演何种角色?
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1)按照要求,完善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2)图二中人物的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这些杰出人物身上的哪些品质激励着你的成长?
4.
(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片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①图六:  年9月2日,  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②图七:中国和  (国家名称)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③图八:中国和  (国家名称)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上述“交接仪式”能够成功举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5.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由此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
A.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
B.道路曲折最终失败
C.借鉴了各国探索成果
D.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文化
6.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遵义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珠海
B.厦门
C.汕头
D.深圳
7.
木偶任人摆布,受人控制。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也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请问清政府完全沦为受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尼布楚条约》D.《辛丑条约》
8.
关注周年纪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关注今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98年戊戌变法1978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1898年百日维新1978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898年戊戌变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1898年维新变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9.
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判断下列史实,其中正确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共同纲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宪法的作用
D.中国加入WTO——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10.
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A. 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 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 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1.
如图(图一),请判断图中的情景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A
B.B
C.C
D.D
12.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
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三大改造B.解放西藏C.土地改革D.-五计划
15.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6.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亚非会议上首次提出
B.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关系
D.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17.
下列军种中,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是
A.装甲部队
B.人民空军
C.武警部队
D.导弹部队
18.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承载历史信息。“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对联直接反映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五”计划
D.“一国两制”
19.
1988年9月,邓小平从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和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明确的理论概括,提出了
A.教育的三个面向
B.文艺的双百方针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