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0题)
2.综合题- (共3题)
11.
丛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12.
近代后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中国政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地位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国事遗嘱》(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材料二 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始末》
材料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沦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为“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实际上确定了什么政策?为了完成“尚未成功的革命”,1926年7月国共两党采取什么军事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反革命政变”对中国革命及国共关系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件事的解决对当时改善国共关系起到什么作用?并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其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可可历史意义?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趋势?
材料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地位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国事遗嘱》(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材料二 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始末》
材料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沦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为“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实际上确定了什么政策?为了完成“尚未成功的革命”,1926年7月国共两党采取什么军事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反革命政变”对中国革命及国共关系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件事的解决对当时改善国共关系起到什么作用?并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其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可可历史意义?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趋势?
13.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中,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艰难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人方举赞开始添置车床等,用机器进行生产。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继昌隆缫丝厂。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业……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20世纪初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材料四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材料五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工厂的出现说明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张容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荣氏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发展艰难的原因。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人方举赞开始添置车床等,用机器进行生产。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继昌隆缫丝厂。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业……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20世纪初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材料四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材料五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工厂的出现说明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张容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荣氏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发展艰难的原因。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选择题- (共24题)
15.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6.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下边这幅战争形势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19.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该材料体现的政治原则有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23.
近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4.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A.中国兴中会 |
B.中国同盟会 |
C.中国国民党 |
D.中国光复会 |
26.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7.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5月,就是这样一群北平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D.资产阶级改革时代 |
28.
***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是指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黄埔军校的建立 |
C.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
D.工农运动的发展 |
29.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A.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吴起镇一会宁 |
B.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吴起镇一会宁 |
C.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会宁一吴起镇 |
D.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会宁一吴起镇 |
30.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
33.
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百团大战示意图,从中能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A.作战地域为东北 |
B.属于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 |
C.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
D.这是一场大规模防御作战 |
34.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建立,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争取建设一个新中国,国民党妄图在中国维持反动统治。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
B.①④③② |
C.①③②④ |
D.③①②④ |
35.
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45年8月5日 | B.1945年8月15日 |
C.1945年9月2日 | D.1945年9月9日 |
36.
近代中国伴随外来文化、政局更替、经济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生活》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B.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C.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
D.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
37.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
4.填空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