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练习题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0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0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精神是近现代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中国人凝心聚力而成的兴国之魂。请以《中国精神》为题,根据图示撰写小短文。
撰文要求:
(1)史论结合,依据史实(任选5项)及影响介绍这些精神的诞生,并提炼出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
(2)在兴国之路上,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应有的担当。
(3)表述清晰流畅,成文,300字左右。
2.
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的“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形之路)
材料一: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自《中国历史》

(1)开通这条“路”的使者是谁? 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条路的作用。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2)文中“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事件?“走在最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依据材料指出“内在动力”有哪些?(两点即可)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现实价值。
(无形之路)
材料四: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
(4)请用2例具体的史实证明上述观点。
材料五: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摘自《历史必修二》

(5)文中提及的两国在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何种道路?
材料六:然而,中国却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而走上并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究其原因,并非某个人的意志所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论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6)通过中国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局,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长之路)
材料七:一条路,落叶无际/走过你,走过我/悄悄地,我从过去,走到这里/我双肩驮着风雨,想知道我的目的/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

——摘自《一条路》

(7)感悟歌词,它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示?(1点即可)

2.判断题(共1题)

3.
下图中的三个地区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否则划“错误”。

(1)地区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帕特农神庙、《十二铜表法》等文化遗产。( )
(2)地区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
(3)地区B不仅是古代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近现代大国争霸的“舞台”。( )
(4)地区C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5)地区C的文明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作用。

3.选择题(共17题)

4.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宣传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D.“弱者”被肢解瓜分
5.
《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6.
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B.秋收起义的失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D.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7.
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向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决战
C.百万雄狮横渡长江天堑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8.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
9.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10.
庄园是西欧历史上典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主要流行于
A.奴隶制时代的城邦B.奴隶制时代的乡村
C.封建时代的乡村D.资本主义时代的乡村
11.
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头普遍是: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一情景说明当时日本
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B.提倡社会文明开化
C.鼓励“殖产兴业”D.十分重视教育
12.
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应用
C.生产技术的改进D.电力的广泛应用
13.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材料中的“灿烂星云”指
A.理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D.马克思主义思想
14.
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
A. 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 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 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1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17.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18.
英国小说家伊弗莱明从1955年创作了14部007系列小说,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据此说明其作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伊拉克战争
19.
结合下侧漫画分析,法、德、意等国“自己组队”的目的是
A.联合自强,抗衡美苏
B.维护世界和平
C.顺应经济全球化
D.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
20.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A.宣告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C.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D.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