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收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了巨大的屈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且失败的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苛刻,这简直就是耻辱。
材料三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凌辱,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那三次战争?对这几次战争,中国人做出了哪些反抗
(2)材料二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是什么条约?在那次战争后签订?
(3)材料三中“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有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收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了巨大的屈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且失败的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苛刻,这简直就是耻辱。
材料三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凌辱,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那三次战争?对这几次战争,中国人做出了哪些反抗
(2)材料二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是什么条约?在那次战争后签订?
(3)材料三中“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有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历史史实的填写。

(2)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史实的主张(口号)或指导思想。
(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康有为、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他们领导的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历史史实的填写。

(2)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史实的主张(口号)或指导思想。
(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康有为、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他们领导的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3.
材料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两面旗帜,其中谁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谁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两面旗帜,其中谁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谁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月3日,北京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月3日,北京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选择题- (共18题)
5.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
6.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 B.收复台湾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收复新疆 |
8.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C.中俄《北京条约》 |
D.中俄《改订条约》 |
9.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
10.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姓名 | 籍贯 | 官职 | 阵亡地点 |
邓世昌 | 广东番禺 | 副将加提督衔 | 黄海大东沟 |
李仁党 | 湖南桂阳 | 副将加总兵衔 | 辽宁盖平 |
杨用霖 | 福建闽县 | 副将 | 山东刘公岛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 | D.陈独秀 |
13.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起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5.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6.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甲午战争的惨败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17.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18.
(2016年南昌卷) 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 B.三民主义 | C.自由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
19.
1936年,***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民主科学 | B.自强求富 | C.变法图强 | D.三民主义 |
20.
刊登新闻,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近代一部“百科全书”式近代化商业性的报刊是( )
A.《民报》 | B.《申报》 |
C.《新青年》 | D.《时务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