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年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密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793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应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使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承认富农的生产方式带有现时中国比较进步的资本主义性质,故应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

﹣﹣1942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投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我认为我们应当相信:党是有能力……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足以说服人的有力量的证据。……三批共有十万个合作社,都是1954年秋季以前建立起来的,都巩固了,为什么1955年的第四批合作社就不能况固呢?

﹣﹣1955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刊印***《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

(1)材料一中共执行怎样的农村土地政策?为什么?

(2)材料二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材料一有何变化?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实行的新的土地政策与材料一、二时期相比有何新特征?

2.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各种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影响力。

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在《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等孔可以动员尊孔可以动员很多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唯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

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1)概述康有为对待孔子与钱玄同、胡适对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3.

   探究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所提出的是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其精髓为:“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然而,恰恰就是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原则对日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实践。即推行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多边主义时代产生了。基本理念为:通过维持西方联盟,在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与盟国乃至与非盟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事务。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一反过去的单边主义,竭力推行多边合作。

材料三:美国总统特朝普执意从叙利亚撤军。他表示,“美国不能继续做世界警察了”,他还抱怨说,因为这么做美国得不到“好处”。2017年1月23日,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美系协定”(TPP)。2017年7月1日,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2018年5月8日,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2018年6月19日,关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18年10月17日,美国退出了万国邮政联理。2018年12月31日美国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概述材料一中华盛顿阐述的美国外交政策特点。

(2)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转变?为什么?并用史实说明。

(3)材料三中特朗普外交政策与材料一中美国外交政策存在怎样的联系?

2.选择题(共11题)

4.
诗人朱琦在《关将军挽歌》中提到:“粤关守吏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峭壁束两峡,下临不测渊。……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可见该诗反映的主要史实是(  )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D.收复新疆
5.
李鸿章在1863年说道:中国用兵“经年积岁不收功效,实由于枪炮窳滥。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下列哪一企业的建立与此说法有关(  )
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D.开平煤矿
6.
章太炎曾在《中国立宪问题》中对当时政治状况直截了当地说:“不能变法当革,能变法亦当革;不能救民当革,能救民亦当革。”可见章太炎应是(  )
A.维新派B.革命派C.洋务派D.实业派
7.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风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939年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其创作背景中不包括(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百团大战
8.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生产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可见当时我国(  )
A.文革结束后已经开始全国拨乱反正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文革导致的社会混乱局面仍然存在,某些基层干部欺瞒中央现象严重
D.文革结束后,左倾思想依然存在
9.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后者的主要依据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峰会D.中共十八大
10.
如下图折线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食破仑帝国的兴衰D.美国内战
11.
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土地。由此可见(  )
A.彼得一此改革的不彻底
B.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农奴制改革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农民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仍然没有任何自由权利
12.
1929年,德国政府请求延期支付赔款。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为保护美国在德国的巨额投资,发布“缓债宣言”,宣布美国愿意以延期偿付战债为条件,同意德国延期支付赔款。美国之所以同意的客观原因是
A.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经济大危机爆发
C.美国为了保护在德国的巨额投资
D.二战后美苏争霸,苏联成为美国的首要敌人
13.
日本天皇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中说道:“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必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由此可见(  )
A.日本是出于避免本民族灭亡之命运才宣布投降而非真诚认罪
B.“四载”说明日本对其他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只是进行了四年
C.日本侵略他国非天皇的本愿,天皇不必承担战争罪责
D.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的目的是承认战争罪行,作出深刻反省
14.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耳目一新。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时期各国没有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最终实现了政治和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