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
时间:1902年。
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郊区居住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时间:1902年。
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郊区居住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2)台湾被割让是在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个条约?
材料一: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2)台湾被割让是在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个条约?
3.
看图回答问题:

(1)图A是谁?图B是谁?
(2)属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谁?
(3)将下列名言对应的人物序号填写在名言后的括号内。
A.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4)这两个人物属于哪个派别?他们在19世纪末参与了哪一项重大改革运动?
(5)在这次改革运动失败后,其中一人逃往国外,一人能逃却不逃,英勇牺牲。若是你,你会选择哪种做法,请说出理由。

(1)图A是谁?图B是谁?
(2)属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谁?
(3)将下列名言对应的人物序号填写在名言后的括号内。
A.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4)这两个人物属于哪个派别?他们在19世纪末参与了哪一项重大改革运动?
(5)在这次改革运动失败后,其中一人逃往国外,一人能逃却不逃,英勇牺牲。若是你,你会选择哪种做法,请说出理由。
4.
2010年10月22日, 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今天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决定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1)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对这场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1)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对这场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2.选择题- (共27题)
6.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句话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奉献精神 | B.盛赞同一位历史人物 |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
10.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顺序排列( )
①《鸦片战争》
②《武昌首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鸦片战争》
②《武昌首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①③④② |
13.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16.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7.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
26.
八年级一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依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等 |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29.
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 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A.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三周年纪念典礼举行 |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