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9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2

1.综合题(共4题)

1.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南京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判断,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哪些条款有利于这一目的达成,从而使“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绅士”是指谁?“绅士的洗劫”、“文明的大火”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材料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3)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他的话反映了列强对哪里的抢劫?
(4)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鉴赏诗词名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林则徐领导的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这句诗所表达的追求?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睿(晚清官员)
(2)材料二中“大将”是指谁?这首诗赞扬了他的什么功绩?
材料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威海某忠烈祠堂的一幅挽联
(3)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公”指何人?“海军”名称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反映的三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对他们作出怎样共性的评价?
3.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饱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欺凌的清政府,作出了一个堪称“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的决定:派遣幼童留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1)材料一中,清政府派遣幼童留美是在哪场运动推动下作出的决定?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是革命群体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而在这些留学生中最出名的要属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留学过许多国家,待的时间比较长的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留学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更重要的是了解中西方的差距,更加坚定了投身民主革命之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后创立什么新的学说?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党员及早期高层架构基本上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林伯渠、彭湃为代表的早期留日生。二是瞿秋白、罗亦农、王一飞、刘少奇、任弼时等俄国培养的革命骨干。三是以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李富春、向警予为代表的旅欧勤工俭学生。四是张国焘、邓中夏、***、何叔衡、陈潭秋等未留过学的国内先进知识分子。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举出材料三所列归国留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直接参与的革命活动一例
(4)综上所述,近代以来,留学生先后在哪些层面求新知于世界?
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会上说:“从瑞金算起,12个月又2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2万5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1)材料一中,***介绍的是哪支队伍走过的路线?“12个月”是指哪一时间段?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哪一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这样说?
材料三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意义,它们更不能描绘出几十万参加长征的部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
(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

2.选择题(共12题)

5.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6.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B.永安C.南京D.安庆
7.
2016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致远舰等六项发现入选。致远舰将士壮烈成仁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AB.BC.CD.D
8.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林则徐
D.洪秀全
10.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12.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3.
历史学家徐中约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里,代表的杂志应该是
A.B.C.D.
14.
下图所示建筑为位于南昌城内的原江西大旅社。在这里
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
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
D.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15.
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民主”“科学”
16.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在下图书籍中最可能出现的故事情节是
A.义和团在廊坊围困侵略军
B.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攻占汉口和汉阳
C.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D.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