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78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貴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我国在新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异同点。

(2)索邦神学院兴起于法国中心城市,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城市与大学兴起的关系。

3.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大国。历史上,德国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世界造成重大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已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在 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德囯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辰模式,把囯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这为这个曾经被欧洲列强不断遇制的国家,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并说明选取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使德国迅速崛起的因素。

(3)以史为鉴,从德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益的启示?

4.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选择题(共17题)

5.
“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肯定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
“这场战争中途腰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这场战争(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的伟大胜利
C.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深入开展
7.
有人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在终点处,这座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见证的事件是(  )
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B.国民政府抗战之后迁都
C.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D.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8.
全国民众被广泛地动员起来…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科学家们…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宜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等….这表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B.国共两党合作抗战C.广大华侨的支援D.科学家们发奋工作
9.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B.敌后战场的抗战C.新民主主义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
10.
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苦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价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场战争(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11.
如下图为林文忠公的奏折文牍,其中记载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火烧圆明园D.甲午战争
12.
如下表是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导致表格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 年
1980年 
1985 年
1990年 
国有企业
77.6
76.0
64.9 
54.6
集体企业
22.4
23.5
32.1
35.6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0 
0.5
3.0 
9.8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13.
谈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毛主席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这次“谈成”的结果是(  )
A.签署《朝鲜停战协定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签署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4.
“中古西欧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城市市民阶层逐渐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B.更多有手艺的农奴逃离庄园成为城市自由民
C.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和教育的蓬勃发展
D.城市居民为争取自由、自治不断进行斗争
15.
在商业方面,从1799年到1810年,贸易额增加了1200法郎邮:农业方面,由于采取鼓励措施,粮食产量在1790-1812年增加了10%.这反映出拿破仑政府(  )
A.鼓励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通过殖民掠夺以恢复经济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16.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17.
“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
C.进化论
D.相对论
18.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B.地理大发现观念的冲击
C.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启蒙运动的兴起
19.
一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给驻交战国使节的电文中还谆谆嘱托:“不要表现出任何非中立的感情,语言文字都不行。”然而到了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激情演讲:“我们愿意献出我们的生命与财产,献出我们的一切,为了我们所珍视的和平…”。随后,他又在高票通过的对德宣战决议上签了字。这表明(  )
A.推动美国参战,加速了一战结束B.促进世界和平正义是美国的既定国策
C.构建新型世界秩序符合美国利益D.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是美国外交出发点
20.
如下图是《1925-1943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失业率第一次大幅下降得益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也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最主要是因为美国(  )
A.抓住历史机遇,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B.拥有广阔国际市场,掌握金融霸权
C.大搞美苏争霸,意得冷战的最后胜利D.善于自我调节,完成传统产业改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