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潘店镇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7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4

1.综合题(共3题)

1.
为了更好的学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整理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合作建校---并肩作战——叛变屠杀”。请结合这条线索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合作建校”指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什么学校?如果让你挑选合作办校的见证,你会选择下列哪几张?说出他们当时的职务。

(2)“并肩作战”指的是国共两党并肩进行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发动“叛变屠杀”的是图中的哪些人物?
(4)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你从中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 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3)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3.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读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2)读材料二回答:图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选择题(共24题)

4.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
5.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7.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9.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没有打到军阀张作霖
B.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国民党实行“清共”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0.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1.
***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
12.
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
A.占领遵义城后B.渡过金沙江后
C.到达陕北之后D.翻越雪山之后
13.
***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北伐战争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4.
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A.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15.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16.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17.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18.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19.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美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圈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感,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奴、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荤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團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鸣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給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21.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22.
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23.
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24.
(河北中考)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署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5.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6.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27.
“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