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查汗淖尔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77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4

1.综合题(共3题)

1.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往事惊心泪欲潸,今朝斩浪济沧海)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它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3)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屡战屡败,而新中国海军却能保家卫国、遨游四海?
(民族忠魂风中立,不教胡马度阴山)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材料四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改良”和“革命”对当时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据材料四,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后来,在这种变化下,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选择题(共33题)

4.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
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7.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8.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9.
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打击农民起义D.推翻清政府
10.
1898年掀起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发生在(    )
A.河北B.山东C.安徽D.天津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A.《时务报》、《民报》
B.《新青年》、《申报》
C.《新青年》、《国闻报》
D.《申报》、《民报》
12.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D.成立“兴中会”
13.
“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4.
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的是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1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B.李大钊C.陈独秀D.董必武
16.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7.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18.
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权,内除国贼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废除“二十一条”
20.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21.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样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2.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3.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4.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5.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一事件标志着
A.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C.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6.
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拼死抵抗,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此战役的指挥者是
A.蒋介石B.李宗仁C.张学良D.彭德怀
27.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
A.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B.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C.大会确定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大会选举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中央领导机关
28.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 瑞金     B. 太原 C. 延安 D. 西柏坡
29.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30.
***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D.商讨新中国事宜
31.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
下列属于改变了不良社会习俗的是
①男子剪掉辫子,蓄短发 ②革除“大人”“老爷”的称呼,改为“先生”③劝禁女子缠足④废止跪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34.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新青年》
35.
下列文学艺术家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爱国之情的有
①鲁迅
②徐悲鸿
③聂耳
④冼星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